各村通知!一户一田定了,每亩补贴3000元,土地统一耕种要落地?
村里有地的朋友最近肯定听说了“一户一田”的说法,有人说全国都定了,还有人讲每亩补3000元,土地要统一耕种了。这些说法到底准不准?2025年最新的政策其实说得很明白,“一户一田”正在20多个地区试点扩围,但不是全国一刀切,补贴和耕种方式也有明确规定,今天就把这
村里有地的朋友最近肯定听说了“一户一田”的说法,有人说全国都定了,还有人讲每亩补3000元,土地要统一耕种了。这些说法到底准不准?2025年最新的政策其实说得很明白,“一户一田”正在20多个地区试点扩围,但不是全国一刀切,补贴和耕种方式也有明确规定,今天就把这
"村里要搞'一户一田'了?真有每亩3000元补贴?"近期,"一户一田"改革在多地农村加速推进,不少村庄已发布通知启动土地整合,同时配套每亩最高3000元的补贴政策,推动土地从"零散小块"向"集中连片"转型,统一耕种模式逐步落地。这一改革并非强制推行,而是在农民
最近不少农村朋友发现,乡镇政务大厅多了块“农村监督保护机构筹备处”的牌子,村里的广播也反复提到“以后农户的权益有专门机构监督保障” 。这不是地方自主设立的临时部门,而是中央针对农村“三资”管理、补贴发放、权益纠纷等高频问题,统一部署建设的专项监督机构,核心是解
老话说“玉米价如秋千荡,农户心随起伏慌”,2024年粮食市场的风吹草动,总能牵动千万农户和粮商的神经。作为国内玉米主产区的东北与山东,更是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——春种时的期盼、秋收后的焦虑,全在粮贩子的一句“今儿啥价”里见分晓。最近这阵子,东北和山东的玉米价格跟
【#宣称亩产1500斤麦种仅收500斤# #农户购买短视频荐种损失超百万#】近日,连云港多位种粮大户反映,此前他们看到“苏乐种业”短视频宣传,购买其宣称“亩产超1500斤”的“苏研麦658”麦种后,实际亩产仅约四五百斤,与宣传严重不符,损失超百万元。农户在播种
近期不少农村地区流传“‘一户一田’要全面推行,每亩补贴3000元,以后土地要统一耕种”的说法,不少农户既期待补贴落地,又担心土地权益受影响。事实上,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“推进‘一户一田’试点、优化土地规模化经营”,但传言中部分细节存在偏差。本文结合农业
霜降前七天,把红薯藤一刀割断,地下的薯块会悄悄完成最后一次“自我升级”——淀粉变糖、表皮木栓化,甜度直接飙高2-3度,储藏期拉长一倍。
最近村里议论最多的就是“2027年土地承包到期”的事,没地的农户盼着能分块地种,有地的农户又担心自家地被划走,越传越焦虑。其实这事儿早有定论——2019年中央就明确发文,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继续延包30年,不会搞大规模重分地 。政策一明确,没地的农民犯了愁:“
门上的对联,有时候就像人的脸面,能看出这家人的心气儿。山东曲阜城外三里坡,有户人家的横批却惹了大麻烦。都说祸从口出,可谁能想到,祸也能从笔尖儿流出来。
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,承载着亿万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《决定》提出,“壮大县域富民产业,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,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”。这一部署为乡村产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。如今,以数据为核心,依托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等
东杨村作为沾化冬枣的重要产地,长期以来受限于农户分散经营、自产自销的传统模式,冬枣销售渠道窄,产业抗风险能力弱,好枣难卖出好价格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富国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积极搭建销售平台,促成东杨村与山东荣阳星安选生鲜供应公司达成战略合作,通过标准
“家人们看,这是我们刚出厂的茶籽油,富含不饱和脂肪酸,老少皆宜、味美可口……”10月20日,黎平县霞宇油脂有限公司“黔金果”直播间里,当主播手持透亮茶籽油瓶,镜头扫过生产线,屏幕上“已下单”“再上点库存”等的留言不断滚动,没等直播结束,货架上的茶籽油就被抢购一
赤水河谷万亩有机高粱基地迎来丰收。在贵州省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,62岁的村民杨智润驾驶着一台小型收割机,在自家高粱地里劳作。“用上农机后,效率高多了。”杨智润说。
2025年9月中下旬起,山东持续阴雨给秋粮收获腾茬与小麦适期播种带来阻碍。为帮农户解决秋种难题,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多方专家会商,制定技术方案助力小麦种植,为明年夏粮稳产打基础。
老辈人传下来的农谚说得准:“白露早,寒露迟,秋分种麦正当时。”这话跟刻在农户心里的钟似的,意思再明白不过——秋分节气才是种小麦的黄金窗口期,早了晚了都不踏实。可今年大伙儿都看在眼里,寒露都过去十多天了,眼瞅着霜降的脚步越来越近,村里不少地块还是光秃秃的,压根没
秋收时节,位于乳山市白沙滩镇翁家埠村的滨海为农服务中心内,一辆辆满载玉米的货车有序驶入,过磅、入库、卸粮,金黄的玉米粒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地送入烘干塔,现场繁忙而有序。
2025年2月的一天,在广州增城的茶山镇增埗村的一处山上,老刘发现了一棵个头很大的植物。
近年来,佳县以高粱产业为突破口,创新构建“惠农政策增底气+农田改良强基础+旱作技术提单产+托管服务扩规模+订单农业保销路+集约经营降成本+机制创新强联结”七位一体服务体系,有效破解了农户生产难题,实现了高粱种植面积5年翻五番,亩产提升超120公斤,带动2万余户
最近决定未来五年方向的重磅会议落下帷幕,“十五五”规划的核心思路正式明确。这可不是一份遥远的文件,而是关系到普通人找工作、搞副业、做投资的“行动指南”。从科技创新到民生保障,政策的发力点里藏着实实在在的机遇。
对农民来说,秋收秋种是全年最关键的时期,收完秋粮就得赶种冬小麦、油菜等作物,掐着时令播种才能保来年收成,可今年天气像个“不定时开关”,完全乱了节奏。